文博日历丨今日芒种,来看7000年前人们眼中的太阳

文博日历丨今日芒种,来看7000年前人们眼中的太阳

芒种到,农事忙

古人观日定时、指导农事

那么在7000年前

长江先民眼中的太阳长啥样?

今天,一起认识“太阳人”石刻

看点一:跨越七千年的“萌系”太阳

当秭归东门头遗址的泥土裂开缝隙

一块长逾1米的褐灰砂岩

惊现于世——

石板上的图案由极简线条构成:

倒三角的身躯

人物面容肃穆凝重

腰部两侧,星辰默默点缀

而人像头顶上方

一轮太阳放射出23道光芒

穿越七千年,依然灼灼如新

石刻将人像与太阳、星辰刻于一体

而太阳居于顶端

刻画出新石器时代先民的宇宙观

23道光芒悄然呼应着

二十四个节气中太阳回归的周期

似乎暗示着先民早已破解太阳运行规律

这件“太阳人”石刻

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太阳崇拜实物证据

看点二:城背溪文化:长江流域的早期农耕密码

这轮被虔诚托举的太阳

诞生于城背溪文化的土壤中

城背溪文化是距今约8000年前

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湖北宜都城背溪遗址的发现而得名

城背溪遗址

根据考古发现

这一文化的先民已掌握三大核心技能

1.稻作农业

陶器中发现大量炭化稻壳

将长江流域稻作史提前千年

2.渔猎采集

遗址出土鱼骨、石质网坠等

诉说着先民们的捕鱼生活

3.原始手工业

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

器形简单古朴

石器则多为打制,局部磨光

而“太阳人”石刻

正是这一时期的精神图腾

相较于陶器、石器等生活用具

这件近1.2米高的石刻

标志着长江中游

已出现复杂祭祀体系与社会组织

为中华文明多元起源提供铁证

看点三:太阳崇拜:古人写给太阳的“情书”

太阳,在人类文明的童年

是最古老的神明

它播撒光热、催发万物生长

划分四季轮回

先民将这份敬畏也珍藏起来

当城背溪先民在石板上刻下太阳

5000多年前的大河村先民

则把日月星辰留在了彩陶上

而3000年前的古蜀先民

更是用0.2毫米的金箔

诉说着“金乌负日”的传说

商周 太阳神鸟金饰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先民们在日复一日的观测中

将太阳运行的周期

转化成了二十四节气

“观象授时,敬天顺时”

即使到了今天

节气仍是中国人

理解自然节律的文化基因

石板上的太阳沉默地热着

石板外的万物热闹地活着

先民用“太阳人”

记录了对自然的敬畏

而今天的芒种节气

依然延续着这份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

联合制作

相关推荐

刺客信条:奥德赛开不开怎么办
365提款不到账的吗

刺客信条:奥德赛开不开怎么办

📅 06-29 👁️ 1859
dnf跨区搬砖哪个好
365bet官网手机版

dnf跨区搬砖哪个好

📅 06-27 👁️ 4890
中医建议:不开心的人,春天多吃破气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