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理气、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经逢原》中就说它 “专破滞气”。《本草便读》亦载: “佛手,功专理气快膈。”
凡是腹胀之人,无论是气滞或食滞引起,均宜用鲜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槟榔
能下气除胀,又能消食解酒。《用药心法》中说: “槟榔,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
凡气滞或食滞腹胀者均宜。然槟榔毕竟是破气耗气之物,适宜身体壮实之人短暂食用。
萝卜
能健胃消食、顺气宽中。《四声本草》中载: “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纲目》亦云:
萝卜 “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甚效。”可见,萝卜对食滞腹胀者尤宜,或捣汁饮,或煎水服。
除新鲜萝卜外,萝卜子、萝卜叶、老萝卜根(即地骷髅,萝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适宜食滞腹胀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气作用,中医常用以治疗食物积滞。崔禹锡《食经》
称: “调食下气。”《食疗本草》说它 “至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
《日用本草》亦认为,胡荽 “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所以,对食积腹胀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肠胃,无论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皆宜。青菜含丰富的维生素和食物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通利二便,帮助消化,消除腹部胀满不适。
豇豆
含多量的食物纤维和维生素,有帮助消化的作用,对食滞腹胀者尤为适宜。《四川中药志》中记载: “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胀。”
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还介绍治食积腹胀,嗳气: “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茸泡冷开水服。”
山楂
能消食积,特别是能消化肉积。《滇南木草》中说: “消肉积滞,下气。”《日用本草》亦载: “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了邻居小儿一案,因食积黄肿,腹胀如鼓,取山楂食之, “至饱,归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积腹胀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大麦芽
能和中、消积、下气,对脘腹胀满者,食之颇宜。《医学启源》曾说: “补脾胃虚,宽肠胃。”《本草汇言》亦说:
“大麦芽,补而能利,利而又能补,如腹之胀满,膈之郁结,以此发生之物而开关格之气,则效非常比也。”
杨梅
能和胃消食,唐代食医孟诜认为杨梅 “和五脏,能涤肠胃。”现代《中国药植图鉴》亦载: “治心胃气痛有效。”
《泉州本草》载有一方: “治胃肠胀满,杨梅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
啤酒花
能健脾消食,适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胀者服食。民间多用啤酒花10~15克,开水泡茶饮,对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有效。
紫苏叶
是一种调味品,并能解鱼蟹毒,有理气除胀的作用。《日华子本草》称: “治心腹胀满”。《本草纲目》载: “紫苏叶行气宽中。”
《本草汇言》中还说它 “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
所以,凡气滞腹胀者尤为适宜,可用紫苏叶10克煎水服,或开水冲泡代茶饮。
砂仁
为民间常用芳香性调味品,能行气、和胃、除胀,适宜脘腹痞胀、不思饮食之人食用。明?李时珍就曾说它 “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
凡气滞腹胀,尤其是受凉后寒气腹胀者,尤为适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捣碎,煎水服,或开水冲泡......
气血循环通畅,离不开愉悦的心情、规律的锻炼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建议大家从重视食疗开始,放宽心态,加强锻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