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位千尺学堂的新书友,都在学书法的过程中,遇到了同一个问题:
千尺学堂书友问题截图
为了帮助之前没有接触过书法学习的同学了解常用的书法技法术语的意思,更好、更快完成入门学习,学习君按照不同类型,总结了50个书法技法常用术语及解释!
快来看看这些术语有没有包含让你费解的~
50个常用书法技法术语及解释
一、基础用笔
1、中锋
中锋用笔是书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笔法。
它是指让毛笔的笔尖(笔峰)始终在笔画的正中间运行,就像用锥子在沙地上画线,笔尖垂直向下用力。
这样写出来的线条饱满、圆润、有力道。
2、侧锋
指让毛笔的笔杆倾斜,笔尖(笔峰)偏向一侧书写。
这样写出来的笔画一边整齐,一边会有些毛糙或呈现不同形态,线条更为妍美、有姿态,常用于转折或需要变化的地方。
3、铺毫
即把毛笔的笔毫(毛)在纸上铺展开来写,就像把刷子压扁一点用一样。
这样可以让笔画更宽厚、更有力度或产生特殊效果。
4、聚毫
指让铺开的笔毫(毛)重新收拢,恢复到笔锋凝聚的状态。通常在提笔或转折时用到,使笔画保持清晰。
点击名片关注,获取更多干货内容
二、起笔与收笔
1、藏锋
起笔时,笔尖不直接露出来,而是先向相反方向轻轻入手写(即逆入),再转过来写,就好比把刀尖藏起来再出鞘。
藏锋起笔可以让笔画开头显得含蓄、浑厚,不尖锐。
2、露锋
起笔时,笔尖直接顺着书写方向入纸,锋芒显露在外,像刀尖直接刺入一样。
露锋起笔可以让笔画开头更显爽利、精神。
3、逆锋起笔
即藏锋起笔,强调开始时笔尖是朝着书写方向的反方向入纸的起笔方式。
4、顺锋起笔
即露锋起笔,强调开始时笔尖是顺着书写方向入纸的起笔方式。
5、回锋
指收笔时,笔锋不是直接提走,而是轻轻地往回带一下,或者在笔画末端做一个微小的、向内的收束动作。
回锋收笔可以让笔画结尾圆满、有力,避免“飘走”感。
6、出锋
指收笔时,顺着笔画的走向,逐渐提笔,让笔锋自然离开纸面,形成一个尖锐或逐渐变细的末端。
出锋收笔常用于撇、捺、钩等笔画的末尾,塑造笔画的流畅、飘逸感。
7、切笔
起笔或转折时,用侧锋像刀切一样入纸,形成一个方整、利落的棱角,多用于楷书和隶书。
8、顿笔
指在行笔中,或在起笔、收笔、转折的地方,稍稍停顿并向下按压一下。
顿笔是为了加强力量感,或者为改变方向做准备。
9、杀笔
指收笔时果断、有力地结束,笔画末端干净利落,没有犹豫。
点击名片关注,获取更多干货内容
三、运笔过程与变化
1、提
指向上轻轻提起毛笔,但笔尖不离开纸面(或轻微离开),使笔画变细,或为连接下一笔做准备。
2、按
指向下按压毛笔,让笔毛铺开更多,使笔画变粗、变厚重。
3、提按
指提和按两个动作的结合与连续变化。
通过调节提按的幅度,可以让一个笔画在书写过程中产生粗细变化,富有节奏感。
4、顿挫
顿笔之后,再加一个微小的、带有调整意味的转折或提按动作(挫)。
顿挫可以使笔画更有力量、更有节奏和变化,常在转折处使用。
5、转
在笔画需要改变方向时,用圆润、不断开的方式过渡。转的过程中笔峰通常保持中锋或兼用侧锋,整体像车轮一样平稳转向。
6、折
在笔画需要改变方向时,用带有明显角度、像“折叠”一样的方式过渡。折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顿笔或切笔,形成方硬的转角。
7、行笔
指毛笔在纸上运行书写的整个过程,包含速度、力度、节奏等。
8、涩笔
运笔时感觉好像有阻力,笔在纸上艰难地行进,速度较慢。这样写出的线条显得凝重、老辣、有内涵。
需要注意的是,涩笔并不是指笔锋真的卡住,而是一种控制力。
9、疾笔
指运笔速度非常快。疾笔写出的线条流畅、奔放、有气势。
10、迟笔
运笔速度比较缓慢、从容。迟笔写出的线条沉稳、厚重。
11、方笔
指起笔、收笔或转折处呈现方形、有棱角的笔画形态。方笔多用切、折等方法实现。
12、圆笔
指起笔、收笔或转折处呈现圆形、圆润的笔画形态。圆笔多用藏锋、回锋、转等方法实现。
13、裹锋
指在转折或运笔过程中,通过微妙的笔管转动,始终让主锋保持在笔画中间,好像把笔锋“裹”住一样,是保持中锋行笔的一种高级技巧。
14、捻管
指在书写过程中,用手指轻微捻转笔杆。
捻管可以帮助调整笔锋方向,实现保持中锋或其他特殊效果。
15、使转
“使”指运笔的驱动力,“转”指方向的改变,合起来指运笔中力量的运用和方向的转换要灵活、自然、有控制力。
16、绞转
指在转折处,笔锋像拧麻花一样进行旋转扭动。
绞转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用笔技巧,能让线条产生丰富的变化和力量感。
17、衄锋
指在行笔中,突然有一个微小的、快速的回缩或顿挫调整动作,然后再继续前进,就像武术中的虚晃一枪。
衄锋可以增加笔画的弹性和变化。
18、蹲锋
指在发力或改变方向前,就像人下蹲蓄力一样,笔锋有一个短暂的下按停顿,积蓄力量。
19、弹锋
指在笔画的末端,特别是在写钩或者某些点的收笔时,利用手腕或手指的力量,快速提笔,借助毛笔笔峰的弹性,形成一个锐利、挺拔、有精神的尖锋。
点击名片关注,获取更多干货内容
四、墨法与效果
1、浓墨
指用研磨得比较浓稠或者加水很少的墨汁来书写。
浓墨写出来的字迹颜色乌黑、饱满、厚重,显得很有精神和力量感。
2、淡墨
即在墨汁中加入较多清水,调和成比较浅淡的墨色书写。
淡墨字迹清雅、有层次感,常与浓墨搭配使用。
3、枯笔/渴笔
指毛笔蘸墨较少,或者在一笔连续书写过程中墨汁逐渐用干,导致写出来的笔画中出现很多白色的空隙(即“飞白”)。
这种效果能表现出苍劲、老辣、毛涩的质感,增加线条的力量感和变化。
4、润笔
指毛笔蘸墨饱满,水分充足。润笔写出来的笔画墨色丰腴、湿润。
5、涨墨
指由于墨汁过湿过多,或者运笔速度过慢,导致墨汁在宣纸上过度化开、渗出笔画的轮廓边缘,形成一片模糊的墨晕。
涨墨控制得当可以增加作品的韵味和朦胧美,但控制不好则会使字迹显得臃肿、漫漶不清。
6、飞白
指枯笔或渴笔书写时,笔画中间露出纸的白色部分,因好像有白色的线条在飞舞而得名。
飞白有助于增加笔画的苍劲感和节奏感。
7、焦墨
指用几乎不加水的、非常浓稠近乎干涸的墨来写。
焦墨墨色极黑,笔触非常清晰,甚至有干涩的摩擦感,显得刚劲、峻烈。
点击名片关注,获取更多干货内容
五、笔画形态与意境
1、一波三折
主要指写捺画时,笔画的形态有起伏、顿挫、转折,像波浪一样有明显的弯曲或节奏变化,形容笔画富有变化和韵律。
2、蚕头雁尾
隶书的典型笔画特征。
“蚕头”指横画或某些笔画的起笔处,用藏锋写得像蚕的头一样,圆润、厚重、含蓄。
“燕尾”指横画或捺画的收笔处,向右下方按笔后,再向上方或右上方提笔出锋,形成一个像燕子尾巴一样分叉、飘逸的形状。
3、屋漏痕
形容线条自然、沉着、有力量美,就像雨水沿着破旧土墙壁自然渗漏下来留下的痕迹,边缘不光滑但也不毛糙,且蕴含力量。
4、锥画沙
形容中锋用笔写出的线条圆劲、饱满,有立体感和力量感,就像尖锐的锥子在平整细腻的沙地上划过留下的痕迹一样圆润饱满,中间微微隆起,两边平顺。
5、折钗股
形容篆书等书体中圆转的笔画力量圆转有韧性,就像把玉质或金属的发钗折弯时转角处圆润、流畅,不断裂也不显脆弱。
6、力透纸背
形容用笔力量非常足,笔画内在的力量感和精神气很强,好像力气能穿透纸张到达背面一样。
7、骨力
形容书法作品中的笔画像有骨骼一样的支撑力和刚健感。
有“骨力”的笔画显得挺拔、结实、有精神,不软弱塌陷。
8、笔断意连
主要出现在行书、草书中。
指有的笔画之间虽然墨迹是断开的,没有实际的线条连接(笔断),但是它们之间的笔势走向、呼应关系和内在的气息是连贯的,看起来好像精神意趣并没有中断(意连),体现了书写的流动感和内在节奏。
9、牵丝
指在行书、草书中,上一笔画的收尾与下一笔画的起笔之间,由于运笔连贯快速,笔锋在空中或纸面轻轻带过,留下像发丝一样细细的墨线。
牵丝是笔画间的真实连接,体现书写的速度、流动性和笔画间的呼应关系。
10、映带
指字与字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在形态或气势上的相互呼应、顾盼和连接。
连接可以是实连(牵丝),也可以是虚连(笔断意连),让整个作品气脉贯通。
11、活笔
形容书法中的笔画写得非常自然、生动、灵活,富有生命力,不死板、不僵硬。与之相对的则称为“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