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视剧创作正处于突破瓶颈的关键转型期,同时肩负着精品化、多元化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这要求创作者不断创新表现手法和创作模式,以新颖独特的视角融合多元元素,赋予传统故事以全新生命,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观剧体验。
然而,在创作繁荣的背后,影视盗版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障碍。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剧上线五分钟内,盗版资源便可在网上广泛传播”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这不仅是行业的痛点,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一)
近年来,我国版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激励创新与保护版权的良好生态环境。但影视盗版依然如“猫鼠游戏”般频繁发生,严重损害行业健康发展。
正如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晓在6月19日的行业版权治理通气会上所言:“盗版的问题不是轻重的问题,而是关乎行业生死存亡。”他用两句话概括当下盗版现状:一是“播出即盗版”,二是“无一幸免”。
目前,国内电视剧和网络剧年产约200部左右,视频网站既是最大投资方,又是主要播出平台和版权持有者。剧集创作投入大、回报周期短且集中,盗版行为肆无忌惮,使得原本应归属内容创作者和平台的合法收益被不法分子大肆侵占。
因此,加强版权保护和综合治理,构建覆盖全链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但现实中仍面临诸多难题:搜索引擎、网盘、短视频平台等成为盗版内容的主要传播渠道;监管执法面临巨大难度且力量分散;部分短视频平台为追求流量,纵容盗版内容传播,令打击盗版的工作异常艰巨。
(二)
若仅将影视盗版视为对行业的损害,便忽视了其更深层次的多维危害。
首先,盗版行为破坏了已有版权保护成果,极大削弱了内容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长期下去将严重威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盗版也削弱了公众和相关部门多年来共同树立的版权保护意识。
展开全文
其次,盗版内容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更不可小觑。一些盗版网站在青少年喜爱的影视、动漫内容中夹杂大量淫秽、色情、赌博等低俗甚至违法信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
通气会上,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长视频平台代表汇报了维权现状,情况喜忧参半。
喜的是,主管部门对版权保护工作的重视日益增强。例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国家版权局联合定期发布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要求网络服务商不得未经授权提供名单内作品,禁止用户上传相关内容。
同时,国家版权局牵头联合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开展“剑网行动”专项治理,针对网络侵权盗版展开强力打击。2025年5月至11月的“剑网2025”行动重点整治视听作品版权,严厉打击非法搬运、传播及售卖电影、电视剧、微短剧、短视频等侵权行为,重点监管网络存储与传播环节,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促进了网络版权传播秩序的规范。
(三)
然而,盗版链条隐蔽、传播迅速、取证维权复杂,给版权方带来巨大挑战。
例如,安徽涡阳一男子搭建百余盗版网站,非法收集《藏海传》《折腰》等热门剧集牟利数十万元,现已被刑事拘留。与此同时,影视作品上映后,“三分钟看全集”等剪辑、搬运的短视频同步涌现,甚至有主播通过直播方式带观众“看剧”。
此前,《琅琊榜》《老九门》《云南虫谷》《甄嬛传》等多部作品均采取法律手段维权,但当前维权难度依旧很大。即便胜诉,法院判赔金额往往远低于维权成本。
以腾讯视频诉某短视频平台侵权《庆余年》案为例,二审判赔964万元,虽金额不菲,但与该剧30多亿播放量及数百亿次侵权视频播放量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
海外维权方面则有成功典范。腾讯视频针对安博电视盒子侵权案件,在美国法院获得6.16亿元判赔,其中《长相思》一案赔偿达8527万元,极大震慑了类似侵权行为。
近年来,司法对影视侵权案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如《狂飙》热播期间,某短视频App通过话题设置及播放剪辑,累计播放量高达116亿次,法院最终判决赔偿爱奇艺3000万元,成为近年来较高赔偿案例之一。
综上所述,影视版权保护虽取得积极进展,但盗版形势依旧严峻,行业仍需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与法律保障,推动版权环境不断优化,促进影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